
北京市3D打印骨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3D打印骨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15年5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于国内先进的骨科植入物制造企业—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是北京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心立足于骨科临床植入产品需求,致力于3D ACT (Accurate Constructive Technology)技术在骨科植入物研发、手术技术研究、医工交互平台的开发与应用。3D打印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独特优势,为医患提供创新型骨科植入类产品及手术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医工交互平台,优质、高效地完成骨科疾病治疗的策划与实施。中心立足于医工交互、产学研用深度合作、高效信息交互、科技创新、科研服务,最终实现成果的转化。 -
迄今为止,工程中心拥有3D打印金属植入物制造中心(拥有8台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设备和1台激光选区融化快速成型金属打印机),3D打印高分子材料快速成型中心(1台德国EOS P110高分子材料激光打印机和10台常规打印机)和生物力学检测中心等。同时共享爱康医疗成熟的关节产品生产线及工艺试验的先进设备,为成为骨科植入物数字化产品制造的创新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中心先后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增材制造(3D打印)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训专项、北京科委首都市民健康项目培育专项课题和北京市G20后备企业项目等近10项研究课题。 -
目前工程中心共有人员4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4名,博士学位人员4名,硕士学位人员19名,归国留学人员6名。人员专业涵盖机械设计及制造、生物医用材料、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先进材料与力学、机械电子工程和物理化学等。形成了一支不断发展的、具备优秀科研技术开发水平的研究梯队。工程中心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委员会委员,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工学院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工程中心与国内多家医院联合成立3D打印骨科工程合作中心,将三维数据处理、模型打印、模拟手术规划以及定制手术器械的打印等医工交互技术直接面向临床医院。工程中心通过自身队伍建设和培养、专家合作、海外人才引进、技术的临床实践应用的结合,成为国内重要的3D打印骨科创新产品和技术研发基地。 -
2015年,经过临床验证上市的金属3D打印髋关节系统产品成功上市,获得CFDA上市许可的金属3D打印骨科植入物产品。2016年,两款3D打印脊柱产品-脊柱融合器及人工椎体获得CFDA的注册证,创造了国产3D打印脊柱产品零的突破。基于工程中心的3D ACT技术平台,中心与临床专家一起,完成了6例临床定制化植入物的科研应用研究,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2018年2月,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组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评审组,对工程中心科技成果评价,一致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